手机生活      注册发文    登陆
 
 
当前位置: 主页 > 荤的段子 >

满口荤段子,一生逛窑子,雅俗共赏总相宜——柳永诗词中的雅与俗

来源:网络 时间:2021-09-20 15:31点击: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终其一生,浮沉于士林与市井之间,政治社会地位卑微。


柳永影视形象


柳永是宋词发展上的关键人物,他在词调音乐、写作手法、题材内容等方面均有突破性的发展。柳永是文人士子,却宦途失意,以致流连歌台舞榭,为歌妓舞妓乐工填词作曲,将民间词的作风渗透到文人词中,变俗为雅、以雅从俗,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朴素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白话入词、直抒胸臆

柳永是一位民间词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接地气”的人。谈论诗词,人们往往想到晦涩的高雅句子和高深的哲理,然而在柳永的词中几乎很少看到,他的词更通俗,大多是一般人能听懂、看懂的口语白话,描绘的多是市井生活。所以当时流传一句话:“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柳永之所以这么接地气,和个人经历以及性格有关。柳永一生生活在底层,数次考试不中,直到知天命的年龄,才金榜题名,但也只是混了个九品芝麻官,因为他不能像其他词人一样在官场春风得意,也无缘高端大气的生活,他只能在民间与百姓为伍,所以他能更好地和底层人民接触,更好地理解底层民众的需要,更好地理解底层民众的呼声,于是他能站在底层人的角度发出声音。如此一来,百姓们自然都喜欢他,比阳春白雪风格的词作者受欢迎。如:


《法曲第二·青翼传情》


作者:柳永


青翼传情,香径偷期,自觉当初草草。未省同衾枕,便轻许相将,平生欢笑。怎生向、人间好事到头少。漫悔懊。


细追思,恨从前容易,致得恩爱成烦恼。心下事千种,尽凭音耗。以此萦牵,等伊来、自家向道。洎相见,喜欢存问,又还忘了。




通过回忆过去的一次约会,从这次约会留给女主角的惋惜、悔恨与烦恼,一直写到重逢时的回嗔作喜。采用的几乎是市井社会中的日常生活用语,通俗明白凿凿有味。《法曲第二》的用语如:“未省”、“相将”、“怎生向”、“到头”、“萦牵”、“伊”等,就像瓦肆勾栏民间讲唱艺人,面对升斗小民之际,常用的语言。“青翼”是个典故,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替西王母传递信息,在当时,已经市井民众之耳根听熟之语和舌端调惯之文。“自觉当初草草”,虽质朴无华,却真实而准确地形容主角的内心,淡而有味。


柳永以民间口语,真实地抒写市民阶层的朴素生活、愉悦和悲苦,使柳词呈现更多的现实感受,柳词中许多语句富有生活气息。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曲玉管》


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轮台子》


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归朝欢》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定风波》


近来憔悴人惊怪。为别后、相思煞。《迎春乐》


昨夜扁舟泊处,枕底当滩碛。波声渔笛。惊回好梦,梦里欲归归不得。《六么令》


柳永擅长于白描,所谓“白描”,本来是指传统中国绘画中只以轻毫淡墨,勾勒轮廓,不施色彩的一种手法;文学中的白描,是以简单、自然、明白的语句,细密妥贴地写出各种情景,少典故,无隐喻,更乏深远的寄托。柳永在艳情词里,多用白描与口语。


《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作者:柳永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柳永写了不少与歌伎舞女别后相思的词,大多是表现女方的恋情,而这首词却是从男方立意的。词中:“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一连四句通过人的形态动作,把“别离滋味”如话家常般摊现开来。刘熙载《艺概》论柳词有云:“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忆帝京》就是具有这种特色的一首词。


柳永另一首


《爪茉莉》


作者:柳永


每到秋来,转添甚况味。金风动、冷清清地。残蝉噪晚,其聒得、人心欲碎,更休道、宋玉多悲,石人、也须下泪。


衾寒枕冷,夜迢迢、更无寐。深院静、月明风细。巴巴望晓,怎生捱、更迢递。料我儿、只在枕头根底,等人来、睡梦里。


整首词几乎是口语白话,俚俗浅近,没有任何的复合意象,而叙写思妇的深情款款,毫不隐藏,十分真切。柳永艳词写女子之形貌、神情、幽怨俱能巧妙生动如在目前,淋漓尽致,动人心魂,叙事亦能明白晓畅,如历其境。但是,描写得太真实反而不能引起高远的联想,而且一旦涉写冶游之乐、男女欢爱时,香软固宜,却极易流于鄙陋轻浮。


诗化了的女性的口吻,容易引人遐思,习惯传统诗文表现方式的“知书者”便无法容忍柳词之逾越雅的界域,殊不知柳词之俗,正以真切、大胆的方式写出一般人情感欢爱的开创性的一面,语言在宋词中是独具一格。柳永摆脱过去小令语言的典雅,取用宋代社会中通俗的白话口语,不但丰富了词的语汇,扩大词的表现力,获得更多生活感和现实感,对宋词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北宋初,文人词已过于诗化、雅化,逐渐变成陈腔滥调,从而慢慢地失去它作为一种音乐文学的本色。词到了柳永,把文人士大夫的歌筳酒席再次引向勾栏瓦肆,广大它的社会基础,恢复并加强了俗文学的色彩。虽也有人采用民间白话口语,但都不如柳永。柳永表现了他驾驭俚俗语言的高超艺术,他的语言一般不雕琢、少用典故,自然似不甚经意,而有“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之效。因此受到市民群众的欢迎。而且他以简单的日常口语,便能揭示主角的内心世界。


  • 《倾杯乐》中“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清瘦”,传达无希望的爱情带来的相思之苦,只是空自愈益增添自己的消瘦程度。
  • “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鹤冲天》,这是因许久未见面,爱情空虚,担心情感有变化的可能性,也暗示了女子的不幸。
  • “我前生、负你愁烦债,便苦恁难解开”《迎春乐》,由于情感的波折而自我安慰、自我排解,实际上,又委屈地表现出不能排解执着的苦苦追求。
  • “记取盟言,少孜煎、剩好将息”《法曲献仙音》则是临别时安慰对方的话语,朴直而蕴含着坚定的爱情信念,以及体贴温存的情感。

柳词通俗易懂和明晰具体的特点,不仅表现于艳情词,在其他题材词中亦使用。例如: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二郎神


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戚氏》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曲玉管》


好是渔人,披得一蓑归去,江上晚来堪画。满长安,高却旗亭酒价。《望远行》


引游人、竞来喧笑。酩酊谁家年少。信玉山倒。家何处,落日眠芳草《小镇西犯》


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又记得临歧,泪眼湿、莲脸盈盈。《引驾行》


柳永的词语言虽通俗,但是并非停留于它的表面层次,而是对普通人的生活、情感与命运表现出深切的关注。柳词使用白话口语的成功,对后来宋元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融雅入俗、雅俗共赏

词自唐末五代以来,雅俗开始分流,士大夫酒边花下公私筳席上以之娱嘉宾遣逸兴,逐渐把俚俗的青楼歌红窗曲变成“诗客曲子词”。席上即兴挥毫,即席命官妓或家姬演唱,这种词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地表现了士大夫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因而韦庄冯延巳等词人即开始在小词中寄寓自己的感慨或抒写自己的境遇;至李后主更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亡国之痛与人生之恨。一路发展下来,词成为一种可以表现自我情性的新诗体,并进一步与风骚传统结合,以寄托对君国的忠爱,而艺术上也就同步地追求典雅与精粹。


柳永深受到民间词的影响,却引俗入雅、雅俗共济,甚且是俗胜于雅,柳词的雅俗杂陈,是有其所长的。因为柳永以文人士子的身份,宦途失意的遭遇,浮沉于士林与市井之间,所以同样带有着士大夫与市井民众的特征。柳永的这项特色,鲜明地显示在慢词长调上。柳词在抒情角度及抒情方式上的变化,既拓展且深化了词境。


柳永之前,词的抒情主流是以“红粉佳人”的角度出发,到柳永之后则为男主角“我”的出现。抒情角度的转变,出现了登山临水的广阔高远之景,并在这种景中结合一己的落寞惆怅。柳永擅长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成为慢词长调重要的抒情方式,这种以景物作感情触媒,以形象作中介表达复杂思绪的方式是慢词长调雅化的重要标志。


早期的诗中,自然景物往往只作为起兴或比喻的作用,经过长期的创作实践,到了唐代景物的运用有了较大的飞跃。唐诗中已经普通使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词中情景交融与诗中的情景交融是一脉相承,并有所发展与丰富。唐五代词虽有借景抒情词,但这类词数量很少,不成规模,又限于小令,景致多是单镜头的,抒情多是刹那间的感情,显得比较简薄。真正有意在词中开创情景交融的意境,并把这种意境铺展得如此完美的,当始自柳永。。他把这一技巧的运用推向了成熟的境界。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作者: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这篇《八声甘州》,上片以写景为主,然景中有情,下片以抒情为主,然情从景出。两片的过渡极为自然。柳永最工于写秋,上片的深秋景致,以寥寥数语,即见肃杀氛围。此首正是以秋景为触媒,引动愁怀。柳永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出心中的情意。


在柳词中,自然景物和人物的内心世界相互渗透,交融会和而创造出中国文学艺术中特别重视的情景交融的词境。这是柳永写羁旅愁思的代表作品。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脉络明晰,感情深挚。犹如唐人的兴象超远,把大自然的景物形象与内心感发的情意结合在一起。柳永在这里也做到了这一点,特别写出了中国传统士人的悲慨。


温庭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等人,也写士人的感慨,但往往并不正面写出,多以女子的口吻叙述,写闺阁园亭、伤离怨别的一种“春女善怀”的情意而已;而柳永词中一些自抒情意的佳作,则写出了一种关河寥阔、羁旅落拓的“秋士易感”的哀伤。


大自然的变化易于引起词人内心的感动。雨能引起人的感发,黄昏的雨引起人的感发更深,因为黄昏景色变化得更快。每场秋雨之后,就更增加一份凄凉的感觉。经过秋雨之后,山峰、树林都冲洗得更干净,且一场风雨后,树叶少了,江天也显得更辽阔。雨后,陆地的关塞,水面的江河,都冷落了。


柳永在这里没有正面写悲慨,但写出大自然中秋天生命的消逝,山河的冷落,夕阳满目,每一个景都包含着深沉的悲慨。“是处红衰翠减”各处的花叶都残败了,“苒苒物华休”渐渐美好的景物完结了。从词的开端到这里,柳永把大自然从茂盛到凋败的过程一层层地写出来:万物都要凋零残败的,生命是无常的,光阴易逝,事业落空。江水本不能语,用“无语”也就是无情的意思。惟有江水无语东流才是永不改变。柳永把秋士易感的悲哀和大自然的景物完全融合在一起,兴象超远。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自问自叹,表露出浪迹江湖的无限愁恨。最后,更以“想佳人”和“争知我”两个短语分别描写了佳人想我,我亦念佳人的深情。佳人在妆楼上瞻望怀思,有多少次错认天际的归舟,以为是还乡的我。她怎知我在这里也是倚立在阑干边,凝望着远处,充满思念故乡的缠绵情意。柳永把“雅”与“俗”调和融合,自成一体。


这首《八声甘州》不仅是白描手法,不假修饰,而且写得明白如话,如“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通俗的语言和传统典雅的诗句交织在一起,增加词生动而不拘泥的风格。这种雅俗共济、雅俗共赏的风格就是柳词被人称道的地方。


柳词从内容到语言,均多俚俗,故赢得天下世俗之人的喜爱。但是,俚俗并不能概括全部的柳词,柳词亦有高雅脱俗的一面。柳永的许多名作,不但“市井之人悦之”,而且是雅俗共赏的。柳永羁旅行役之词,大多以清雅的语言描写景物,绝去雕饰,与其艳情俗词显异其趣,所要抒发的感情,常常含摄于景物之中。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


作者:柳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侭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这首词是伤高怀远,写羁旅愁思之作。登高怀远,触景伤情,而将情景打成一片,往复交织,前后照应。上片景为主,而景中有情;起首二句,是登临所见。“败红”就是“渐老”的“江枫”,“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而“满目”,则是举枫树、蕙草以概其余,说明时节已到深秋了,所以接以“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以点出登临,并暗示悲秋之意。“引疏砧、断续残阳里”,意脉相承而角度有变,写登高所闻。


“砧”是捣衣石,古代妇女每到秋天,就用“砧杵捣练,制寒衣以寄在外的征人,成为“望归”、“思归”的象征。在他乡的游子,每闻砧声,便生旅愁。这里也是暗寓长期飘泊,“伤怀念远”之意。“晚景”囊括登临所见所闻,既有一年将尽的“暮秋”,又有一日将尽的“残阳”。面对如此凄苦的暮秋晚景,本来心头有“恨”,才生“愁”。“旧恨”难忘,“新愁”又起,所以叫做“相继”。下片情为主,而情中有景。“脉脉”,含情相视不语的样子。


从布局上,“两处风情”承“脉脉”而来,“万重烟水”承“千里”而来,先总叙,后分写。细针密线,丝丝入扣。雨过天晴,只见山岭重迭,连绵不断,坐实了“人千里”。“翠峰十二”即巫山十二峰,亦即宋玉在《高唐赋》中写了巫山仙女化为朝云暮雨与楚襄王相会的故事。这不但暗示相思之情,而且暗示所思之乃是神女、仙女。“尽无言、谁会凭高意”,这两句在结构上倒装,在意义上则更深进一层。既然“凭高”,而无人可会,惟有默默无言而已。此意既然此时此地无可诉、无人会,这“离肠万种”,就只有写寄的方法。但纵然写好,怎能寄去?无人乘云寄书。


这种无可奈何之情,千回百转而出,有很强的感染力。这首词实以深情作结,这种雅俗并陈,雅中带俗的作风,影响当时文人。


柳永在中国文学上的独特地位,在于他串连两种不同的词,即是达官贵人的歌舞宴席的文人词和青楼市井的民间词。柳永及时拓展民间流行的长调慢词形式,吸取民间口语,丰富词的语言,挽救了词体逐渐僵化的厄运,也因此恢复了词的生命。


柳永的一生都不尽如人意,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从而终年辗转在歌楼妓馆,混迹秦楼楚馆,甘心为歌舞妓乐工作曲填词,其所做的也大多为歌颂男女细腻爱情的词句,或者豪迈放纵的生活。其诗作描写的男女之间的爱情以通俗的词句为主要体现方式,豪迈不羁的生活态度则相对雅致。


柳永的词作不仅生活面扩大了,题材上也具有相当的社会多样性,将晚唐五代以来,业经文人“变俗为雅”的歌词,又“以雅从俗”,下移至市井坊曲,不但投合市民大众的口味,而且模糊了雅俗分流的界限,促成词在艺术上兼具市井和士林色彩的两面性。但无论是雅词或者俗词,都给后人留下无限的,更是对后世的文坛影响深远,而雅俗并存的艺术风格,使得柳永成为北宋词坛的一朵奇葩!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世事一场大梦:苏东坡词中“梦”的解析——细读《永遇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朝酒文化,有故事诗词和远方


「世人皆知李清照,谁人忆我鱼玄机」晚唐女观诗人鱼玄机的情与志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