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生活      注册发文    登陆
 
 
当前位置: 主页 > 育儿知识 >

十个育儿小建议

来源:网络 时间:2021-10-27 13:29点击:

育儿教育是一门大学问,即使学到了,要用在宝宝身上还需要爱心,耐心,细心缺一不可!




你不是天才,但你绝对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想要成为天才父母要学得可真不少,我们来看看专家给出的十个建议吧。






一、八秒钟拥抱法




今天说的这种8秒的拥抱法却是有讲究的,每天在宝宝开心并乐意的情况下紧紧拥抱宝宝大约8秒的时间,让他感受到你的爱。同时坚持每天用笑容面对你的宝宝。




二、有关宝宝玩具的问题




宝宝的玩具又多又杂。我把它们统统放在塑料大箱里,任由孩子爱玩哪个就自个儿去取哪个,最多也就把玩具分成几批,隔一段时间换一批,让孩子有些新鲜感。但还是每天为丢得满屋满地的玩具头痛不已。




原来专家说玩具不是这样给宝宝玩法的。要把所有的玩具收好,放好。每次只给宝宝1到2样或2到3样,而且要让宝宝自己选择,玩过了就指导宝宝把玩具放回原处。




让他养成好的习惯,如果他没有物归原处下次就让他找不到这件玩具。这样宝宝就长记性,妈妈也可省心多了。




三、不要总是对宝宝说:不




一岁开始的宝宝进入新的阶段,在探索他们未知世界的同时经常会制造好多危险的镜头,于是也就常听到家长对宝宝说:NO! NO! NO! 专家建议只要不涉及生命危险,父母应少对宝宝说不,尽量给宝宝多一些自由的空间发挥他们的想像和创造。




例如,他不到3岁的女儿把刷牙的杯子丢进了马桶,您如果看到宝宝这种举动有何反应,90%的人立即对宝宝说:NO!NO! NO!随即用最快速度拿起马桶里的水杯,更甚者还要将宝宝训一顿。




而他却没有这样做,反而只是静静站在一旁看看宝宝接下来会做什么。只见宝宝看了一下马桶里的杯子,就跑出客厅,到自己放玩具的地方,又拿了一个平时玩水的玩具勺子,跑到马桶边又扔了进去,接着再去拿第三件玩水的玩具,还扔进马桶。




哈哈,显然小家伙是把马桶当成平时玩水的地方。 如果一开始就制止宝宝,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宝宝的想像也同时被遏制,久而久之,宝宝的创造力就会一点点被谋抹杀。




四、对于宝宝,不要使用娃娃语




其实这点孩子出生就应该注意到,给宝宝的语言学习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话虽如此,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对着天真无邪的宝宝,我们还是情不自禁地对他讲起娃娃话:“孩子,要不要吃饭饭?给妈妈看看你的小手手,快来睡觉觉……”诸如此类的,好像不说此种话就不足以表达对宝宝的喜爱。




但事实上专家告诫,要停止说这样的话,是什么就告诉宝宝什么,不要再对宝宝灌输另一个多余的词,你直接可以对几个月大的婴儿说:手,左手,右手。很快你就会有收获了。




五、关于如何教宝宝学中文字




专家用的是想像的方法,一个中文字不再是字而是一幅画或一个小故事,比如"兔"字,上面是兔子耳朵,中间是兔子眼睛,下面是兔子的两只脚,一只在前,一只在后,后面还有一点是兔子的尾巴。如此一说宝宝就很容易记住兔字如何写了,每个字都可以想出一幅画或是一个故事,让宝宝有个直接的印象,还可以举一反三,学多了还会自编自画。这样的方法很值得推荐,总比只是教宝宝点横竖撇捺要生动有趣得多。




六、别忽视潜性吸收性心智




早教专家表示,潜性吸收性心智是宝宝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3岁以前宝宝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凡是环境中所看到的、听到的,都会吸收并加以适应,形成人格的一部分。




早教专家解释,宝宝虽然很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会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叫做潜性吸收性心智。




例如家长在孩子1岁多的时候经常给孩子读书,1岁多的孩子可能只是跑来跑去地玩耍,但是他(她)也已经吸收了家长讲的内容,到了2岁多时就能讲故事了。




有的家长自己爱打麻将,让孩子在一旁和保姆玩玩具,家长以为对孩子没什么影响,但是,孩子学会说话后,却经常说“红中”,这也是孩子通过潜性吸收性心智学习的结果。




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父母一定要了解宝宝这种无意识吸收的学习并加以运用的能力。给宝宝正确的引导,让宝宝各项潜能就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七、别忽视孩子的“动手”学习




早教专家介绍,3岁前孩子智力的开发其实是靠感觉和动手操作完成的,当家长发现宝宝在咬玩具或者在撕书的时候,不要盲目阻止,因为这些动作是孩子学习的一种表现。




有的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书读得好。其实,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起到的效果是非常好的。这个阶段可以给孩子报的创意思维课程让孩子动手绘画,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维逻辑。




八、别忽视孩子的情商培养




一个优秀的孩子,不光是智力发育得好,还应该包括:认知能力、运动能力、逻辑能力、社交能力的全面发展,智商重要,情商也很重要。




北师大一位教授给研究生上的第一课就是如何给别人打电话。别看是平凡的小事,很多研究生都不会应对、处理:什么时候打,打通时怎么说,如何听出对方语气里的意思等等。




3岁前,孩子情商的培养十分重要,早教专家提醒:改变情商就能改变智商。




培养情商的过程中,家长更应注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专家指出,2岁前的孩子家庭依赖感比较强,在这个时期,妈妈都应该尽量抽出时间,每天陪宝宝玩一会儿,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需要妈妈情感上的亲近。




因为有些宝宝特别依恋妈妈,妈妈去上班只能偷偷地溜走,或者哄骗孩子,这些做法都欠佳,时间久了,会导致孩子对人产生不信任感。




孩子在两岁后,会自己开始发展伙伴关系,这个阶段,大人对孩子之间的争吵不必过多干涉,应该由孩子自己去解决,这是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好时机。




九、别忽略“孝亲”教育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姆林斯基的实验学校里有一行醒目的大字:“要爱你的妈妈!”亲情教育和孝敬教育是早期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对3~6岁孩子进行亲情感恩教育,让孩子在感受爱的同时,也学会对家长付出爱。




十、偶尔“装装病” 让孩子体验爱别人




很多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还太小,应该给他周到的照顾”。早教专家认为,独生子女从生下来就没有生活方面的障碍,渴了就有水送到嘴边,冷了就有人给穿衣,通常是全家都“追”着一个孩子跑。这些简单的小环节,把家长们累得筋疲力尽,孩子却并不领情。




早教专家建议,家长不妨定期装装病,创造一次“身体不舒服”,让孩子换位做家务,教孩子学会关心和孝心,让孩子从自身体验中懂得感恩。在被爱的同时,也尝试着爱别人。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