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生活      注册发文    登陆
 
 
当前位置: 主页 > 亲子专题 >

央视10年打造的《镜子》:孩子对父母的控诉敲响了亲子教育的警钟

来源:网络 时间:2020-06-09 11:20点击:

今年的两会上,政协会员许洪玲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倡议:


要求父母也要持证上岗。在社区举办家长课堂,经过考核合格的家长颁发“合格父母”上岗证,孩子入学时一并进入学生档案。


这个提议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支持者说这个想法值得推广,孩子不只是要养大,更要教育好,而这,有合格的父母是首要前提。


反对者认为,现在生活节奏那么快,家长们单单是为了生活奔波就已经忙成了狗,还要去接受培训根本不现实。


其实,随着越来越多问题少年的出现以及青少年犯罪率的提高,家庭教育的问题一再被端上桌面,让人深思。


央视曾经用10年时间沉淀打磨制作过一部高分纪录片:《镜子》,全篇共3集,90分钟的时长讲述了三个在成长道路上陷入泥潭的孩子。


这三个孩子被送入一家特殊教育机构接受81天的改造,而他们的父母也参加了为期6天的家长课堂。


片中的三个孩子都来自于物质条件富足的家庭,父母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这些孩子却无一例外的遭受着精神荒漠化,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纪录片中有句话称: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而这些问题家庭也是社会的镜子。


的确,我们的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人人都在为追逐富足的物质生活而马不停蹄,却忘记了审视日益空虚的精神家园,而这些精神养分的缺失最终在孩子那里显出了原形。


01、“问题少年”的背后有着不一样的问题的家庭

纪录片中的三个孩子,张钊、家明和泽清,都辍学在家,与父母的关系剑拨弩张,而他们的背后站着的都是并不怎么“合格”的父母。


张钊是一名高三学生,本应在学校里加足马力备战高考的时候他却辍学在家。


不仅如此,他还把父母赶到外面住,自己带着女朋友住在家里,父母如果不同意便会以极端手段甚至自残来威胁父母。


张钊的爸爸是一名受过大学教育的国企职工,妈妈是门店私营业主。


张钊的爸爸回忆,孩子以前各方面都很好,学习也很不错,但是自从早恋后便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且性格变得暴戾起来。


家明中考后便辍学在家,高中学校开学了也不愿意踏入校门,每天在家沉迷于网络游戏。


家明的父亲从小家境贫寒,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家企业的管理人员,在他的观念里,好好学习就是唯一的出路。


家明想要唱歌想要画画,想要当个依靠自己的“背包客”,唯独不想上学。


面对孩子想要的“自由”,家明的父亲极度不理解,他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不知好歹,不分是非。


泽清是个辍学在家的初中生,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沉迷于网络上下军棋的娱乐游戏。


看似温顺安静,实际上动辄对自己的妈妈进行辱骂,甚至拳脚相加。泽清的家庭属于中产阶级,外公外婆都是退休教授,爸爸妈妈也都是部门领导。


纪录片中,通过这三个孩子的叙述我们看到了三个家庭的不同问题。


在张钊的记忆里,父母和他在一起的时候除了看电视就是看电视,爸爸基本上是面无表情。每当他说要干什么时,父母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总是说“料定你也不敢干!”。


就因为这样,张钊把所有父母认为他不敢干的事情干了个遍:打架、拿手机、谈恋爱......


而张钊的爸爸没有意识到根源所在,坚持认为谈恋爱把张钊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家明的父母总是在承诺他,考完试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又从来不兑现承诺。


家明想做的事情不经商量就会被全盘否定,他的父母会觉得他一个小孩子能懂什么,全部都听从家长的就对了。


在父母那里长期得不到尊重,一直被控制,于是家明在压抑中学会反抗,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去做父母最不支持的事情以获得自己的存在感。


泽清的父母夫妻关系不合,动辄吵闹,妈妈怒骂甚至有暴力行为,爸爸为了眼不见心不烦直接不回家,这一切他都看在眼里。


当他希望妈妈能够关心他的时候,得到的是一大堆推脱的借口和无数个理由。


泽清的妈妈属于那种自己的人生都还没有理清的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却又抱怨得不到别人的关注。


这样的环境下导致泽清少年老成,看不惯妈妈的做派,强迫自己沉迷在网络里以逃避现实世界,而他的内心渴望被关注,渴望父母能被改变。


孩子的问题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们身后家庭教育存在的缺失。


孩子们并非天生就叛逆蛮横,反而,他们为得到父母的关注,会想尽办法证明自己,但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个“证明”的路该怎么走。


02、不想改变的父母是孩子心里永远的痛

在片中,孩子们被送到特殊学校改造的同时,大人也要去参加为期六天的家长课堂。在对待去家长课堂的态度上,三个孩子父母的反应都让人很失望。


家明的爸爸一心关注公司的业务,不愿意请假,甚至提出只让家明妈妈一个人去的要求。


在他的心里,他的价值观就是正确的,无需改变。孩子想去流浪、想当背包客是荒谬至极的行为,最应该接受教育的是孩子。


张钊的父母对孩子表现出来了极大的不信任,张钊说出不想上学的真正理由时他们直接否定了,他们觉得儿子心眼多喜欢编谎话。


他们去家长学堂的时候仍然觉得自己没有问题,因为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孩子谈恋爱了。


泽清的妈妈在临出发前还在外和朋友逛街聚餐,临走才收拾好东西。他的爸爸坚定认为他已经为这个家改变了太多,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他没有什么需要改变的。


这一幕很讽刺,那边的孩子们在声嘶力竭地控诉父母对他们造成的伤害,而这边的父母一致认为该“修理”的是孩子:


父母那么爱你,物质富足供你上学,孩子感激还不够呢,哪来的错误。


在训练营接受“改造”期间,张钊曾经收到过父亲的信,看到父亲对自己的嘱咐,他说自己差点绝望了,因为他没有看到他的父亲对他们的关系认知上有任何的改变。


在家长课堂上,心理咨询师李品宽说,我们从事的很多行业很多角色都是需要“考证”的,而我们做爹做妈却不用拿证,而且一做就是一辈子。


初为人父人母时,每走的一步都是人生不曾经历过的路,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没有做什么都对的父母。


就像片中泽清说,我认为需要待81天的是父母,他们最需要被改造。


有问题的孩子都在内心强烈的渴望父母能够听见他们心里的声音,他们不是机器人不会中病毒,而只是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被看见。


执拗不接受改变的父母是孩子心底里最大的痛,因为他们都想拥有个更好的爸爸妈妈,他们对父母的爱始终在那里,等待着被发现。


幸运的是,经过6天的家长课堂,父母们都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主动改变自己,然后去接纳孩子的世界,这就是最大的进步。


03、亲子教育是一场长跑,坚持不懈方得始终

90分钟的纪录片,以孩子们结束学习回到家里与父母相处的情节为结局,很多人觉得这样的结局没有意义,父母在尝试改变自己,但是根本就没有看到孩子有多大的改变,这样的“改造”有什么用?


诚然,结局中张钊依然不让父母住在家里,甚至向父亲要钱为女朋友买宠物狗......


家明过足了背包客的瘾又偷偷的去上网了……


其实,这样的结局不正是最真实的生活吗。


长期积攒的亲子教育问题如果在几十天的学习后立马发生三百六十度转变,那反而是最不切实际的。


看到父母对自己态度的变化,张钊直言他们都是装的,我看他们能装多久。


对于父母的突然转变,每个孩子都有防备心,他们欣喜看到变化却又担心随时会失去。


每一对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模式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如果想改变就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走进孩子封闭的内心才能重拾那份最真挚的情感。


为人父母虽然不需要“考证”,但是肩上的担子却始终很重,孩子的到来是一份责任,在为孩子提供物质的同时,也要去关注他们的精神成长。


蹲下身、静下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不要让金钱的富养超越关爱与陪伴。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只有经常面对面,才能看得清“自己”的模样,不是么?


作者:心向吾桐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